到底什么是私域?| 新流量生态


这个世界上,只有两种生意:产品生意,和流量生意。产品生意是把东西做出来,流量生意是把东西卖出去。


在线下时代,流量生意相对简单,就是选好地段,开门迎客。因为每天进来的人流,是相对固定的。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,流量从固体,变为了液体。有时流得慢一些。有时流得快一些。但从不停止。


中国的商业地产界,有一句老话,叫:一铺养三代。


意思是说,买商铺,是个非常好的投资,靠租金养着,就可以祖孙三代不愁吃喝。可是,你换个角度想。这三代不愁吃喝的钱,是谁出的?是租客。但租客的钱又是哪来的?消费者。最终,是消费者,在养着这个商铺背后的祖孙三代。


把“一铺养三代”,翻译成互联网的语言,就是:流量成本高。


后来,互联网出现了。大量用户涌向互联网,查资料、看新闻、聊天、买东西。再后来,淘宝出现了,卖东西的人来了。但这时,买东西的人多,卖东西的人少。这时,天下当然没有难做的生意。


把“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”,翻译成互联网的语言,就是:流量成本低。


线下流量成本高,线上流量成本低,这时,流量生态的第一次打通,正式开始。海量的卖家,从线下蜂拥到线上。


薛兆丰老师说:供需关系决定商品价格,商品价格决定资源成本。


当线上的卖家疯狂增长,而买家却增长缓慢时,挤破头的卖家,就必然会不惜成本地抢夺一个资源:平台流量。这必然导致流量成本会越来越贵。最终,逐渐和线下趋于一致。


这时,线下的一铺,也养不了三代了。线上的天下,也有难做的生意了。流量生态,完成了第一次打通。


那什么是第二次打通?


流量生态的第二次打通,是公域和私域的打通。


私域,是最近非常火的一个词。但是,到底什么是私域?


我们说,流量如水。如果用水打比方,公域的流量,就像:自来水。付费用水,价高者得。而私域的流量,就像:井水。打井很贵,但用水免费。


如果将私域比喻为一棵树,那么“组织”便是其树根,唯根深方能枝繁叶茂,繁花似锦。作为四力模型之一的“组织力”,核心解决的正是从顶层设计到组织架构,以及团队协同与资源整合等方面的问题。“私域运营四力模型”的核心价值是帮助品牌企业降低了进入私域的成本。私域是一个新的运营板块,当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私域的价值之后,会带动更多的企业一起去做。